加载中 ...
首页 > 全球 > 亚太市场 > 正文

中国青年报:近八成大学生有网购不实用物品的经历

2019-11-18 11:00:06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  原标题:近八成大学生有网购不实用物品的经历

  去年“双11”,福建农林大学的余玲珑在一次性购买五六件衣服后,沮丧地发现适合自己的只有一两件,其他的被妈妈转手送给了姐姐。

  “感性购物”一直是余玲珑的软肋,除了众所周知的购物节,考试结束、放假当晚、某些开心的时刻……都能成为专属于她的购物季。购买衣服等“大件”时,她会稍微浏览评论,只要大部分评价不错,她便会立刻下单:“花钱似乎真的可以让人从紧绷的神经中解放出来。”

  近日,中青校媒面向全国792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,调查结果显示,86.99%受访大学生有购物后不怎么使用的情况,而后悔自己买过没用东西的受访大学生占77.53%。

  书桌成了“不实用物品展示柜”

  在网购的道路上,余玲珑跌栽的跟头不少,网购像个“泥潭”,她已深陷其中。

  前段日子,为了实现“雨中自由”,她在网上购买了一组鞋套,用来保护自己容易进水的鞋子。但由于鞋套不易携带、穿上打滑,很快被她“封存”在抽屉最深处:“买了这种东西,真是太后悔!”

 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,对买回来用不到的东西,有50.13%的被访者选择放在角落“吃灰”。来自福建的孙惠清理寝室书桌,为自己喜欢的手办腾出一个摆放的空位,窄小的一层柜子内。除了手办,旁边还立着五个CD碟厚度的动漫人物立牌。去年的“双11”,她在网上多次为自己喜欢的角色手办付下定金,并在之后补齐了2000多元的尾款。即使买回来的手办、立牌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作用,甚至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,孙惠仍愿意为自己喜欢的角色埋单,她将其称作“为理想充值”。与此同时,她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:她并没有足够的空间将自己的手办、立牌摆出来,很多手办藏在寝室柜子中,就连家中也堆积了不少。

  浙江的张月喜欢购买各式各样的本子,当被问及本子数量时她仔细想了想,笑着说:“太多了,还没仔细数,起码两位数吧。”前两天她刚收到了故宫文创寄过来的手账套装,根据卖家的介绍,不同的手账套装会有不同的主题,而不同主题的套装组合起来又是相互联系的。本来打算只买一套的张月看了介绍后很心动,抱着“两套在一起是不是可以发现新线索”的想法,她一口气下单买了两套:“但其实拿回来拍了照之后就又放回盒子里不用了。”

  面对寝室里越堆越多的物品,张月也曾经反思过:“每次买完我都会想,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,而且花的钱也太多了。”但每次面对好看的本子,她又忍不住边购买边安慰自己:“这个和上次那个不一样。”在零花钱紧张的时候,面对心仪的东西,张月会先默默把它放到收藏夹里,如果是限量版或者是错过预售,张月便会去二手网购平台上找同款。

  在“便宜”和“凑单”面前增加的购物清单

  “去年买了很多不实用的东西,今年争取理智购物!”来自广西的大二学生刘雅婷为今年准备过“双11”的自己立下了“flag”。

  回看她去年的购物清单,500毫升的“深层清洁洗面奶”“水光面膜”的组合套装和复古风的外套……在她详细的“双11”小账本里,“趁机囤一瓶”的超大量洗面奶价低划算,低折扣的优惠券则大大降低了面膜组合和衣服的价格……但实际上,“本着不浪费的精神”,不太适合她肤质的洗面奶只被使用了一个月左右,平时不爱敷面膜的她也只敷了五六片,至于一件有设计感的外套,她连穿都没穿过。

  又一年“双11”到了,还没用到一半的洗面奶和面膜,被刘雅婷闲置在柜子里。中青校媒调查显示,回顾自己买不实用的东西时的心态,68.77%的受访者认为这是“心血来潮”,19.22%的受访者为了优惠而凑单,8.72%的受访者因为商品打折,3.29%的受访者则是因为购物节到了。

  “我觉得为了凑满减多买一些东西是正常的。”外卖凑满减、购物凑满单、商品凑砍价……这些在苏州科技大学的邓恺健眼中是再正常不过的消费行为。“有时候你并不觉得凑满减之后会很贵,相反还会觉得有些合算,况且这些东西又是你喜欢的。”

  不久之前,他在网上看中了一款手链。作为一个精致小物件爱好者,遇到这样的物件,他当然不会就此让目光从网络页面上一扫而过。商家告诉他,如果购买3条可以享受包邮服务。“一般的手链最多两条就够了,没有必要买第三条。”但他转念一想,一来买3条可以用作备用,二来十几块的邮费也太不划算了。于是,3条手链被他加入购物车中。

  和邓恺健有类似想法的还有来自沈阳大学的马若涵,在她眼里,买不实用的东西,只是为了更加优惠地买到有用的东西。她并不会单纯地因为喜欢一件商品而立刻下单购买,而是等到有满减优惠的时候才去购买。

  作为一个“书虫”,马若涵经常在线上购书平台流连忘返:“这些网站时不时会搞一些满150减50、甚至满200减100的活动,优惠力度很大。”但想买的书却又凑不到满减的门槛,身边又没人和她拼单。这时候,她就会选择一些自己认为“看起来很有用的书”凑满减。之前购书网站周年满减活动时,她购买了一本哲学书,觉得提升自己哲学品味也很不错。但到货之后,那本哲学书一直沉睡在她书架的最内侧:“虽然看起来很有用,但却一页都没翻过。”

  “商家一般不会刚刚好让你凑足满减,有时候买一些用不着的东西是难免的。”买一个咖啡壶时,为了凑包邮,马若寒多买了很多她完全不会用的滤纸:“但购买滤纸所凑足的包邮,要比单纯地付20元的邮费更加合算。”马若涵对于淘宝满减的把握,似乎已经到了一种“炉火纯青”的地步。

  为了凑到满减而后期随便挑选商品、在购物网站上看到便宜的东西便下单,结果购物之后发现很少使用。三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雷晓宁解释,这是“糖果效应”在人身上的表现。对此,他也给出自己的建议:要学会让自己知足常乐,购物的时候仔细观看商品介绍,判断好商品对自己的价值才是“王道”。

  可有可无的购物节

  一双蓝色的杜兰特5代球鞋,是陈豪“双11”购物节唯一的消费品。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球迷,同时对球鞋也很热衷。这双鞋他盯了一个月,“双11”降价后便宜了200元。“之前常穿的几双球鞋比较旧了,平时又一直都在看鞋”,陈豪掐着“双11”降价的机会买下了它。

  作为一个生活简单的男生,陈豪对于消费并没有太高的欲望:“没有消费需求的时候,我可能半个月都不会点开网购App。”调查显示,42.30%的被访者会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买自己喜欢的东西,而56.44%被访者则认为在购物过程中应该保持理性消费态度,

  去年“双11”收到鞋子那天的中午,陈豪很兴奋:“到了以后我马上穿着它去打球了。” 今年的“6·18”购物节,他又买了一双心仪的球鞋。有明确目标的购物,让他避免了买了东西却用不着的困扰。今年“双11”,陈豪没有什么新的计划,这个购物节对他来说可有可无。

  和陈豪一样,“双11”购物车空空如也的还有来自天津的小姜。和身边大多数追随“双11”热潮的朋友相比,小姜显得很特别,她没有研究过“双11”的规则,不知道“薅羊毛”的意思,也不明白如何在淘宝上盖楼。面对亲近朋友的盖楼请求,她也会点开链接,收获到的是朋友的惊叹:“哇,原来你是个新手。”

  福建师范大学广告学系教师莫莉介绍,在购物节已经变成消费文化的当下,消费者更容易不自觉地购买更多商品,却没有意识到它们并不是真正需要的,而没有加入的消费者就会显得格格不入,跟不上潮流。

  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,推出集娱乐性和社交性为一体的促进消费的活动,比如近期流行的“盖楼”、点赞领优惠券的电商活动,反过来也推动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发生。她指出:“很多消费者对于机会成本没有正确认识。”从“双11”预热到真正购买这段时间里,为了领劵、满减等优惠,消费者在其上真正消耗的时间会达到二三十个小时。但消费者没有意识到,若用这些时间去劳动、创造,他们最后创造的价值可以远远超过从优惠里获得的金钱数额。

  小姜认为,她不是没有“欲望”,而是购买东西的“欲望”并没有那么强烈。打开小姜的淘宝购买记录,书占了大多数,偶有衣服、饰品以及日用品,但频率不高。今年7、8月份,因为购物软件使用频率低,她的购物软件甚至一度处于云储存状态。“但其实大一刚入学的时候,我还是和购物软件有过一段‘你侬我侬’的日子的。”小姜笑着说。她坦言刚上大一的时候对任何事物都感觉很新奇,刚刚可以自己支配生活费后,她每天都会“刷一刷”购物软件。她买过很多类型的衣服,各式各样的本子,稀奇古怪的玩具,但最后留下来的却很少。衣服经常因为质量不过关,或者图片与实物不符,被她放在衣柜里再也没拿出来过。买的本子和玩具因为实用性不强又太占位置,被她带回家放在了储藏室中,因此还被妈妈嘲笑为“垃圾回收站”。

  相比于鱼龙混杂的线上购物,小姜如今更偏向于线下购物。对她而言,要买日用品和食物,在实体店购买比网店更加便捷。在衣裤和鞋子的购买上,能够试穿的实体店也更便捷,网店里卖的东西如果不合身,还需要邮寄退回。“而且我觉得购物节的打折力度也并不大,那些我看中的化妆品并没有很大的优惠。”

  小姜的身边有很多对淘宝直播着迷的人,也有看一个小时直播能在购物车里塞十四五件产品的朋友。对此她并不理解:“他们买的东西没有多少适合自己的,多半是冲动消费罢了。我身边有很多人看了直播觉得衣服挺好看,买来试穿后就立刻后悔。”在她看来,买很多便宜的东西都不如一件适合自己的东西来得实在。

  (应被采访对象要求,文中陈豪、孙惠、孙月、小姜为化名)

  浙江理工大学 陈新怡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郑旭 福建师范大学 黄董卿

责任编辑:蒋晓桐

“财经新闻网”的新闻页面文章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、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。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

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,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认同其内容数据或观点的真实性。

  • 声音提醒
  • 60秒后自动更新
  • 福布斯亿万富豪榜公布:贝索斯再夺冠,马化腾居于第20位!

    08:43
  • 中国联通的5G信号首次出现在两会上。记者3月1日上午在北京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的现场看到,中国联通的5G信号已经实现了在新闻中心的全覆盖。

    09:53
  • 2018年全年跑路、失联、主办券商风险提示……这样的“黑天鹅”今年以来在新三板频频发生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已有近20家新三板公司董事长失联。

    19:15
  • 12月12日,双十二来临之际,《南方周末》的一篇报道就解开了不少人的困惑,南极人品牌所有商品均不自己生产,品牌的拥有方南极电商只是品牌的运营方和吊牌的出售者。网上的南极人店铺有多少呢?目前南极人旗下全品牌授权经销商有846家,合作经销商3427家,授权店铺4442家。从2018年年初至今,南极人已经14次被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拉入不合格产品黑名单。这样的滥授权,会不会毁掉南极人这个品牌?

    01:44
  • 【人大教授:社保新规若严格执行 企业负担将增长50% 】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马光荣表示,如果现有参保职工严格按照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,同时法定缴费率严格按照28%执行的话,整个企业部门的社保缴费负担上升50%左右,企业的用工成本会上升7.5%,企业的利润会下降8.2%。短期之内,因为工资有黏性,所以社保费负担的上升主要由企业承担;但是中长期看的话,用工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制造业企业可能会出现外迁,工人工资会下降。

    08:00
  • 新华社援引专家分析认为,8月份菜价、肉价波动,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所致,后期食品价格、服务价格、工业消费品价格仍将保持温和水平,通胀压力没有明显增加。

    08:00
  • 【洪磊:税收制度是私募基金健康发展的保障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表示,税收制度是私募基金健康发展的保障。应当坚持税收法定原则,遵循《基金法》确立的基金属性和税收法律确定的规则,全面审视和调整基金行业税收政策。在私募基金税收征管过程中,应当明确区分作为管理人的合伙企业和作为基金产品的合伙企业,依合伙企业不同收入的性质,准确适用税种和税率。(中证报)

    08:00
  • 欧盟首席英国退欧事务谈判官Barnier:在未来6到8周达成脱欧协议是“现实的“。

    08:00
  • 欧盟首席英国退欧事务谈判官Barnier:我们有义务控制外部边界的商品流动。

    08:00
  • 美银美林:若在美国制造,iPhone可能贵20%。

    08:00
  • 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总裁Sanalla称,国家石油公司总部遇袭事件对石油生产没有影响。

    08:00
  • 【腾讯投资部否认投资子弹短信:并无此事】针对“投资子弹短信”一事,腾讯投资并购部回应,表示并无此事。罗永浩 之前在微博提到,子弹短信上线第二天腾讯投资部就打去电话,看看投资的情况。罗永浩称,子弹短信不足以挑战微信,但能拿10%-20%份额,做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估值。

    08:00
  • 【部分长租公寓存在装修污染问题 亟待出台统一规范】近日,部分品牌长租公寓被曝出甲醛等空气污染物超标,有用户直指装修污染是对住户健康造成威胁的“元凶”。记者调查发现,部分长租公寓在光鲜的外表下,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装修污染问题,亟待行业内部出台统一规范。(新华社)

    08:00
  • Fred’s(FRED)股价周一飙升,目前涨超50%;此前,该公司宣布以1.65亿美元的价格将一些药房档案出售给Walgreens。

    08:00
  • Fred’s(FRED)股价周一飙升,目前涨超50%。

    08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