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医学创新有赖医工结合
【医界观察】
医学与工程学的深度融合正成为引领医疗变革的关键力量。医工结合不仅促进了疾病诊治方式的转型,更成为推动“健康中国”战略目标落地的重要支撑力量。
笔者长期从事骨科临床医学研究,在医学各专科中,骨科尤为依赖工程技术的支撑和创新。从人工关节、内固定器械,到手术导航、康复设备,几乎每一个诊疗环节都与工程密切相关。骨科技术的每一次进步,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逻辑——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,以患者需求为导向,借助工程手段实现精准高效的解决。
从临床实际出发,以患者需求为导向
骨科疾病涉及骨骼、软骨、肌肉、韧带等多个组织结构,病因复杂、类型多样,对诊断和治疗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,慢性退行性病变、运动损伤等发病率明显增加,这也带动了骨科医疗技术的发展需求。
骨科之所以成为医工融合的重点领域,首先在于其病理特征和技术属性的高度契合。例如,人工关节和内固定器械对材料性能的依赖极强,需要具备优良的生物相容性、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,需要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来能满足临床的新需求。此外,医学影像与计算机视觉的发展支撑了术前三维建模、术中精准导航和术后康复监测,构成现代骨科精准医疗的技术基石。微创手术技术、手术机器人、3D打印等新兴技术不断应用于骨科实践,提升了疗效与安全性;而康复阶段对智能化设备的需求,则推动可穿戴传感器、辅助训练设备和数据分析算法持续发展。
骨科医工结合的真正出发点,在于识别并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。只有深度理解临床需求,技术创新才能找到真正的落脚点。
首先,在发病机制研究方面,老龄化带来的骨质疏松、骨性关节炎、脊柱退行性病变等疾病负担不断加重,需要对其生物力学机制和分子病理过程开展系统、深入研究。这些认知将为下一代药物和器械研发提供理论支撑。例如,关节表面材料的设计正从“抗磨损”向“模拟天然软骨润滑环境”转变,这种设计理念正是建立在临床长期反馈与病理研究的基础上。
同时,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和运动参与度提高,韧带、软骨和半月板损伤等运动损伤越来越常见,并趋向年轻化。这些损伤对修复材料的柔韧性、生物降解性、愈合诱导能力等提出了新要求。工程师需基于医生的反馈,不断迭代修复材料和微创手术器械,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并缩短康复周期。
复杂骨折,尤其是多发、粉碎、关节内骨折,对内固定器械的设计提出挑战。工程技术需要模拟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应力分布,为医生提供更具稳定性和生物力学优势的固定方案,以提升愈合质量。
呼唤学科全链条的工程技术支撑
骨科医疗覆盖从预防、诊断、治疗到康复的完整链条,而每一环节都紧密依赖工程技术的进步。
在疾病预防领域,临床需求已延伸至健康管理前端,例如通过可穿戴设备实现对骨骼肌肉状态、跌倒风险等指标的实时监测,并结合人工智能进行数据分析与预警。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,防跌倒往往比治疗骨折更重要。因此,防护材料、智能鞋垫、跌倒检测传感器等工程产品应运而生。
在精准诊断方面,影像设备和图像处理算法不断演进。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结合,可实现对骨肿瘤、微骨折、软骨损伤的早期识别。
在治疗环节,新型植入材料持续成为热点。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、可降解镁合金等,均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良好前景。手术机器人则以其高精度、高稳定性改变了传统手术方式,尤其在脊柱、关节、骨盆骨折等手术中已逐步成为标准配置。未来,人工骨骼、生物支架与干细胞结合的组织再生技术,有望极大提升骨科病患的医治疗效。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不断拓展,可定制化特性使其在骨盆、脊柱等解剖结构复杂区域的重建中具备显著优势。此外,不仅骨科植入物可以实现个性化匹配,术中导板也能通过打印精准辅助定位,大幅提升手术效率和准确性。
在康复领域,康复机器人、智能训练系统、可穿戴动作捕捉设备逐步应用于临床,大数据算法赋能可进一步促进实现个性化康复指导和精准数据反馈。
从“想法”到“产品”,亟待解决转化问题
尽管医工结合的成果不断涌现,但要实现从“想法”到“产品”的高效转化,仍需解决多重难题。当前最大挑战之一,是医学与工程之间的学科壁垒。医生缺乏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工程语言的能力,工程师也难以深入理解临床流程和评价体系。此外,成果转化所需的验证周期长、资金投入大,也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。破解这些问题,需要多维度协同,包括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、建设多元合作平台、优化医生和科研人员的创新转化激励机制、推动企业发挥产业化桥梁作用。
近年来,骨科领域基于医工结合的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临床应用。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注册,高端国产医疗器械在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领域加速突破,多个可降解骨修复材料和3D打印植入物投入使用。新型影像导航系统、智能康复设备逐步推广,提升了医疗效率与患者满意度。同时,围绕这些技术的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也在不断完善,构建起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闭环管理体系。放眼未来,骨科医工结合将进一步朝着智能化、微创化、个性化方向发展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,将为骨科诊疗开辟全新空间。
技术进步的核心依然在于“需求牵引”。唯有以临床问题为起点,构建从医启程的创新生态,才能让科技真正战胜疾病,服务患者。
(作者:李广翼 马昕,分别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,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、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)
“财经新闻网”的新闻页面文章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、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。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
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,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认同其内容数据或观点的真实性。
- 声音提醒
- 60秒后自动更新
福布斯亿万富豪榜公布:贝索斯再夺冠,马化腾居于第20位!
08:43中国联通的5G信号首次出现在两会上。记者3月1日上午在北京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的现场看到,中国联通的5G信号已经实现了在新闻中心的全覆盖。
09:532018年全年跑路、失联、主办券商风险提示……这样的“黑天鹅”今年以来在新三板频频发生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已有近20家新三板公司董事长失联。
19:1512月12日,双十二来临之际,《南方周末》的一篇报道就解开了不少人的困惑,南极人品牌所有商品均不自己生产,品牌的拥有方南极电商只是品牌的运营方和吊牌的出售者。网上的南极人店铺有多少呢?目前南极人旗下全品牌授权经销商有846家,合作经销商3427家,授权店铺4442家。从2018年年初至今,南极人已经14次被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拉入不合格产品黑名单。这样的滥授权,会不会毁掉南极人这个品牌?
01:44【人大教授:社保新规若严格执行 企业负担将增长50% 】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马光荣表示,如果现有参保职工严格按照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,同时法定缴费率严格按照28%执行的话,整个企业部门的社保缴费负担上升50%左右,企业的用工成本会上升7.5%,企业的利润会下降8.2%。短期之内,因为工资有黏性,所以社保费负担的上升主要由企业承担;但是中长期看的话,用工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制造业企业可能会出现外迁,工人工资会下降。
08:00新华社援引专家分析认为,8月份菜价、肉价波动,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所致,后期食品价格、服务价格、工业消费品价格仍将保持温和水平,通胀压力没有明显增加。
08:00【洪磊:税收制度是私募基金健康发展的保障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表示,税收制度是私募基金健康发展的保障。应当坚持税收法定原则,遵循《基金法》确立的基金属性和税收法律确定的规则,全面审视和调整基金行业税收政策。在私募基金税收征管过程中,应当明确区分作为管理人的合伙企业和作为基金产品的合伙企业,依合伙企业不同收入的性质,准确适用税种和税率。(中证报)
08:00欧盟首席英国退欧事务谈判官Barnier:在未来6到8周达成脱欧协议是“现实的“。
08:00欧盟首席英国退欧事务谈判官Barnier:我们有义务控制外部边界的商品流动。
08:00美银美林:若在美国制造,iPhone可能贵20%。
08:00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总裁Sanalla称,国家石油公司总部遇袭事件对石油生产没有影响。
08:00【腾讯投资部否认投资子弹短信:并无此事】针对“投资子弹短信”一事,腾讯投资并购部回应,表示并无此事。罗永浩 之前在微博提到,子弹短信上线第二天腾讯投资部就打去电话,看看投资的情况。罗永浩称,子弹短信不足以挑战微信,但能拿10%-20%份额,做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估值。
08:00【部分长租公寓存在装修污染问题 亟待出台统一规范】近日,部分品牌长租公寓被曝出甲醛等空气污染物超标,有用户直指装修污染是对住户健康造成威胁的“元凶”。记者调查发现,部分长租公寓在光鲜的外表下,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装修污染问题,亟待行业内部出台统一规范。(新华社)
08:00Fred’s(FRED)股价周一飙升,目前涨超50%;此前,该公司宣布以1.65亿美元的价格将一些药房档案出售给Walgreens。
08:00Fred’s(FRED)股价周一飙升,目前涨超50%。
08:00